河南西峽:數字賦能引領農村經濟新發展
在河南省西峽縣丁河鎮“數字鄉村”生態產業園,50畝各式現代化大棚成為近來當地群眾的熱點話題。雙網雙模帶智能噴淋系統的數字化香菇大棚,帶溫室、水分、溫濕度調節的獼猴桃基地,高架牽引、避雨栽培、溫室栽培等全新的種植模式,徹底打開了現代農業種植的“新大門”。
“我們通過數字園區的示范帶動,希望打破傳統農業發展觀念,不斷提升老百姓對新技術、新業態、新模式的接受度和理解度,以數字科技引領產業體系迭代升級,解決種不好、賣不動、價不高等現實問題。”丁河鎮黨委書記戴中偉說。
食用菌、獼猴桃、山茱萸是西峽縣鄉村三大支柱產業,年綜合效益超300億元,30余萬人從事相關產業,貢獻農民純收入超過80%。作為全國數字鄉村試點縣,西峽堅持“菌果藥”三大特色產業與數字化發展相融合,依托鄉村振興產業園,打造智慧農業,推動三大產業全鏈條數字化改造,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。先后建成以丁河鎮簡村獼猴桃基地為代表的22個物聯網智能微噴灌示范基地,直接應用面積2000畝,通過手機APP遠程控制施肥、澆水,實現節水、節肥、省時、省力四大功效。利用省部共建國家食用菌交易市場平臺,高標準建設食用菌5G現代產業園項目,運用5G、物聯網、云平臺等數字化技術,全時段控制菌種發酵、種植、采摘、物流倉儲、網上交易、電商銷售全流程服務,增加綠色可控性。
手機變身新農具、數據變身新農資。數字技術給鄉村帶來的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變化,也給西峽“菌果藥旅”四大產業插上了數字翅膀,云游世界各地。
獼猴桃作為西峽鄉村“菌果藥”三大支柱產業之一,人工種植面積達14.5萬畝,掛果面積8.5萬畝,產量8萬噸,綜合產值達23億元,專業村80多個,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。而在市場上,卻因假冒偽劣產品的存在,導致“西峽獼猴桃”市場信譽受損,成為西峽果農的一大“心病”。為破解這一難題,去年11月,西峽效仿藥品的追溯碼標識,為獼猴桃也貼上“溯源碼”,一物一碼,從農田到餐桌全產業鏈追溯。同時,建立健全地理標志農產品監管制度,打造“上下一體、縣域聯動”的地理標志保護模式,全面提升保護質效。截至目前,全縣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鄉鎮監管站19個、農產品質量追溯基地65個,配備農殘快速檢測儀和網絡監控設備,實現農產品“來源可溯、去向可查、責任可追”。
在回車鎮雙河村的電商直播間里,獼猴桃被搬上直播平臺。電商中心負責人朱貝貝表示,短短6個月的時間里,雙河村電商中心銷售獼猴桃超過40萬斤,直接貢獻村集體經濟28萬元。
隨著數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,西峽升級改造了電商公共服務中心,村級物流服務站點覆蓋率達72.8%,培育電商企業301家,跨境電商企業40多家。截至今年年初,全縣共開設各類線上店鋪12800余家,線上活躍店鋪近3500家,電商產業從業人員1萬人以上,電商年交易額160多億元,電子商務零售額達25億元。
西峽各旅游景區、特色小鎮上線“云游西峽”小程序,大美河山、特色美食與廣大游客網上邀約,燃爆鄉村經濟,6個鄉鎮1.5萬農民吃上“旅游飯”。西峽縣被評為河南省鄉村旅游示范縣,躋身“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”行列,2023年,全年累計接待游客1000萬人次,實現綜合效益56億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