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河北]平泉“345”模式打造特色產業文明實踐帶推動形成“一鎮一品牌、一站一亮點”
夏忙時節,平泉市一個由農技人員和文明實踐志愿者組成的“田間智囊團”奔走在山間田野。他們深入大棚指導食用菌種植,在田間地頭宣講惠民政策,在文明實踐站里與村民共商鄉村治理……“文明實踐促產業、產業發展育文明”,平泉市以機制創新推動文明實踐與特色農業深度融合...
7月25日,趙縣東部梨產區,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果香。天剛蒙蒙亮,趙縣冀華星果品合作社的梨果基地里,梨農開始采摘黃冠梨。 “新品種梨果成熟較早,‘新梨七號’7月份開始采摘,依次成熟的是紅香酥梨和黃冠梨,雪花梨要等到9月份成熟,一直持續到國慶節。梨果的錯季上...
近期河北省部分蔬菜產區遭遇持續強降雨,高溫高濕環境對蔬菜產量與品質造成嚴重影響。近日,省農業農村廳農技專家提出強降雨后蔬菜安全生產管理建議,最大限度降低暴雨災害損失,保障蔬菜生產安全。 “蔬菜被暴雨沖刷易致莖葉折斷,植株傷口增多,誘發病害流行,造成...
7月27日清晨,易縣西山北鎮長峪村桃農康全來駕駛著三輪車,滿載著剛剛采摘下來的鮮桃,穩穩地駛過龍西公路長峪村段,趕往鎮上的集市售賣。 “前天下大雨時,這段路被碎石堵死,看著園里熟透的桃子,真怕賣不出去。昨天這路一通,我的心也放下了。”康全來說,他家在山...
今年,邯鄲市以建設農業強市為目標,出臺《農業特色產業“一縣一品”三年行動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,提出通過特色培育、規模擴張、品牌打造三大路徑,實施龍頭企業賦能、招商引資賦能、特色品牌賦能等八項舉措,重點培育大名小磨香油、磁縣甘薯、涉縣中藥材(連翹)等13...
[河北]“以種適地”+“以地適種”張家口53.18萬畝鹽堿耕地實現良種全覆蓋
7月18日,在沽源縣白土窯鄉四道營村的大片鹽堿地里,翠綠的藜麥苗長勢喜人。 張家口市目前有鹽堿耕地53.18萬畝,主要分布在沽源縣、康保縣、陽原縣、宣化區等9個縣區。近年來,該市積極探索鹽堿地改良新技術和新模式,堅持“以種適地”同“以地適種”相結合,加強耐鹽...
夏糧,今年再次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。 省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,我省夏糧生產再獲豐收。夏糧播種面積2286.4千公頃,增長0.4%;畝產446.4公斤,增長0.7%;總產量1530.9萬噸,增長1.2%。 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北,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務,“...
7月16日,衡水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2025年度衡水湖夏季增殖放流活動,共放流苗種8825.37萬尾。 衡水湖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。此次增殖放流包括黃顙魚苗種53.17萬尾、泥鰍苗種258.1萬尾、青蝦苗種8514.1萬尾。在增殖放流期間,農業農村局工作...
眼下正值大田作物夏管時節,然而在武強縣豆村鎮西薛村,不少農戶卻能安心當起“甩手掌柜”。“村里推行農業生產托管,農業社會化服務當起了‘田保姆’,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實現了雙增收。”西薛村黨支部書記李歡說。 進一步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,衡水市...
[河北]河北淶水:海鮮菇住進“空調房” 四季豐收撐起鄉村“致富傘”
近日,在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王村鎮華益菇業有限公司海鮮菇培育房,菌架上一袋袋白色海鮮菇排列整齊,長長的菌桿上撐起一朵朵菌傘。 “生育室其實就是空調房,海鮮菇屬低溫型木腐菌,所以每間培育房都配備了制冷機,24小時恒溫恒濕培養。”華益菇業有限公司經理李文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