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8日,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《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》(以下簡稱《十條措施》),全面提升畜牧業綜合競爭能力。按照“全環節提升、全鏈條增值、全要素保障”思路,《十條措施》具體內容包括促進畜牧產能穩定、支持養殖場降本增效、強化動物疫病防控、扶優培強龍頭企業、做優做亮畜牧品牌等,旨在努力提升畜牧產業發展質效、健全支持保障體系、提高抵御風險能力,助力四川扛牢打造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的使命任務。
四川是畜牧業大省,當前以生豬、牛、羊、兔為代表的畜牧產業總產值已突破7300億元。近年來,我省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,在保障國家食物安全、助力鄉村振興、促進群眾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今年,我省提出力爭用3至5年時間,打造四川首個萬億級農業產業集群——畜牧萬億產業集群。
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我省結合全省畜牧業發展現狀,對已出臺的《四川省生豬保供穩價九條措施》等部分政策進行了迭代優化,以進一步推動全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。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2-5月,我省先后召開全省畜牧獸醫工作會、畜牧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工作推進會等會議,聽取各市(州)、有關企業的意見建議,并根據反饋意見進行修改完善,確保政策的可操性、實效性。
記者了解到,本次出臺的《十條措施》主要呈現出了促進已有激勵政策落實到位、迭代優化部分政策措施、堅持全鏈條提升三大特點。比如《十條措施》明確要求,各地應加快落實好能繁母牛補助和生豬、牛、羊出欄獎補政策,支持生豬牛羊產業發展。對符合條件的肉牛(含牦牛)能繁母牛養殖場(戶),省級財政按照 300元/頭的標準給予激勵。對超額完成生豬、牛、羊年度出欄目標任務的市(州),省級財政分別按照超額部分50元/頭、200元/頭、30元/只的標準給予激勵。在部分政策優化升級方面,《十條措施》提出:“加快打造高水平畜禽產品產業集群,省級財政對納入國家培育計劃的產業集群每年給予3000萬元支持,對肉類精深加工集群進入省級先進制造業重點集群培育的,培育期間每年給予2000萬元支持。”
聚焦四川畜牧業全鏈條提升,《十條措施》還進行了重點布局。比如在扶優培強龍頭企業方面,《十條措施》就專門提到“支持做大做強肉類精深加工,培育一批省級專精特新肉制品加工企業,對專精特新企業能力提升項目給予重點支持。”
總體而言,本次出臺的政策既注重在養殖端降本增效、扶優培強,又注重在屠宰和精深加工端推動轉型升級、做大做強,同時也在消費端拓展市場、優化調控等方面拿出了務實管用的對策,希望能更好促進農民穩定增收、企業持續發展,全面提升四川畜禽產品供應的安全保障能力。(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裴玉松)
用微信“掃一掃”,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,
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