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賦能強產業!特派員“三板斧”激活興寧黃陂水產養殖新活力
為推動水產養殖向科學化、高效化轉型升級,助力鄉村產業振興,近日,興寧市黃陂鎮積極對接廣東省駐黃陂鎮農村科技特派員——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航海學院副院長陳懷定及教師熊翠娥,海洋與漁業學院教師羅靜龍及學生助理組成的“百千萬工程”科技特派員團隊,深入廣東云灣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、梅州市盈安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土水產養殖企業,開展為期一周的“科技助農”專項服務。通過“科學投放魚苗、精準投喂管理、智慧水質監測”三大技術指導,為黃陂鎮養殖戶破解生產難題,注入發展新動能。
針對養殖戶普遍反映的“魚苗成活率低”問題,科技特派員團隊將“流動課堂”搬到塘邊。在鱸魚苗投放現場,陳懷定逐一演示科學篩選苗種(選活力好、規格齊的魚苗)、合理計算養殖密度(根據塘口大小、魚種特性調整)、降低運輸應激(緩苗、調溫等操作)的規范流程,現場解答“苗種大小如何選”“一畝塘放多少苗合適”等疑問,指導養殖戶如何避開常見誤區,提升魚苗成活率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,顯著提升了魚苗的成活率,讓養殖戶們紛紛點頭稱贊。
“飼料不是撒得越多越好,得看魚的‘胃口’!”在投喂區,團隊結合魚種、生長階段、水溫及天氣變化,詳細講解動態調整飼料種類與投喂量的技巧,并演示“定時、定點、定量”的科學投喂方法?!耙郧皯{經驗喂,浪費多、成本高;現在跟著學,飼料省了,魚長得還更快!”養殖戶笑著說,這堂課讓養殖戶對“精準投喂”有了直觀認識。
水質是水產養殖的‘生命線’!”羅靜龍特別強調了水質實時監測與科學調控的極端重要性。團隊邊演示水樣采集與快速檢測,邊強調溶解氧、pH值、氨氮等核心指標對魚類健康的關鍵影響。通過現場檢測數據解讀,團隊指導企業建立常態化水質監測機制,為預防病害、精準調水提供數據支撐。
此次科技幫扶行動,是黃陂鎮落實“百千萬工程”、推動產業振興的重要舉措。據悉,后續黃陂鎮將持續與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深化合作,通過“定期回訪+專題培訓”鞏固技術成果,推動水產養殖從“經驗驅動”向“科技驅動”轉型,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