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時節的晉西北,秋陽灑滿五寨縣的田野。在李家坪鄉老牛坡村的玉米地里,村民劉四虎笑得合不攏嘴。“今年種了10畝甜糯玉米,產業園按每畝1500元收購,刨去成本一畝凈賺900元,凈收入總共9000元!”劉四虎的喜悅,是該縣農民受益甜糯玉米產業的縮影。作為“中國甜糯玉米之鄉”,五寨縣位于北緯38°雜糧黃金生產區,立足黃土高原的自然稟賦,歷經30余年深耕,讓小小的甜糯玉米從田間地頭的普通作物,成長為年產值超5億元的支柱產業,走出了一條“種植規模化、加工現代化、品牌國際化”的高質量農業發展之路。
發揮地理優勢
筑牢產業根基
“平均海拔高、日照時間長、水資源充沛,這些都是種甜糯玉米的好條件!”9月6日,山西農業大學(省農科院)一直從事甜糯玉米研究的陳永欣,跟記者聊起了這里的自然條件:“這里地下無礦藏、地上少工業,生態環境優良,為五寨縣種植綠色有機甜糯玉米提供了有利條件。”
然而,光有“天時地利”還不夠。上世紀90年代,五寨縣剛開始引進甜糯玉米時,農戶們還延續著傳統種植模式,不追肥、品種雜、不隔離,產量和品質都上不去。“那時候我剛到五寨,發現農戶種玉米只施基肥,不根據玉米生長周期追肥,就趕緊給他們講肥料特性和品種需求,手把手教他們科學施肥。”陳永欣回憶道。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,五寨縣逐步推廣優質品種,從最初的普通品種,到如今“萬糯2000”“萬糯2018”等家喻戶曉的優種,品種改良讓甜糯玉米的品質實現了質的飛躍。
為了打破農戶分散種植、各自為政的局面,五寨縣從2007年開始推進標準化種植。先是取得甜糯玉米無公害認證,2013年又拿下綠色和有機認證,2015年更是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“中國甜糯玉米之鄉”稱號。近年來,縣里成立甜糯玉米協會,推行“統一選種、統一栽培、統一水肥、統一采收、統一加工、統一 銷售”的“六統一”管理模式,建成9個規模化特色種植基地、30余個種植專業村,將6.5萬畝甜糯玉米種植面積串聯成“連片發展”的產業帶。
老牛坡村黨支部書記周光,是村里甜糯玉米產業的“帶頭人”。“我們村種甜糯玉米10多年了,年年都調優種,現在村里19戶種了200多畝,戶均一畝凈增收800元以上。”周光說,在“六統一”模式下,村里的甜糯玉米不僅產量穩定,而且因為品質一致,成了加工廠的“搶手貨”,再也不用愁銷路。
“五寨甜糯玉米憑借皮薄無渣、甜糯香軟的口感成了市場上的‘香餑餑’。”五寨縣委副書記、縣長辛磊介紹,2025年五寨甜糯玉米年產量預計突破2億穗,從分散種植到規模經營的轉變,讓這片黃土高原上的“金色糧倉”,真正成了農戶的“增收寶庫”。
建設產業園區
提升加工品質
曾經,五寨縣的甜糯玉米加工企業都是小規模初級加工,設備簡陋,制約了產業發展。“那時候加工量小,旺季收的玉米根本來不及處理,只能眼睜睜看著壞了,心疼得很。”五寨玉送饗食品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衛國,早年也是做初級加工的,對當時的困境記憶猶新。
為突破加工瓶頸,五寨縣投資3.86億元建設占地100畝的甜糯玉米產業園。如今,這座產業園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、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鮮食玉米加工基地之一。4條速凍生產線、5條真空加工生產線開足馬力,每小時能加工27萬穗玉米。
走進產業園的加工車間,自動化設備有條不紊地運轉:玉米穗經過傳送帶進入去皮機,不到10秒就完成去皮;隨后切梗去尖、分級篩選,不合格的玉米被自動剔除;接著進行巴氏滅菌,再進入速凍隧道或真空包裝機,最后通過智能庫房進行存儲。“以前人工加工,一天最多處理幾千穗,還容易出錯。現在智能化生產線,不良品率降到2%以下,產品溢價能力提升30%以上。”許衛國開心地說。
好事多磨。除了建設產業園,五寨縣還創新推出“1+6”加工發展格局。以產業園為核心,聯合全縣6家中小甜糯玉米加工企業,形成“分工協作、優勢互補”的加工體系。同時,深化“管運分離”改革,成立五寨田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,專業化運營產業園,讓加工環節更高效、更規范。
五寨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黨工委書記、管委會主任蘇國平介紹,如今,五寨甜糯玉米的加工產品已涵蓋速凍鮮食玉米、真空鮮食玉米等多個品類,不僅銷往國內各大城市的商超、農貿市場,還出口到俄羅斯等國家。2017年,五寨甜糯玉米首次出口俄羅斯,成為山西首個向俄羅斯出口玉米農產品的縣。2024年,全縣7家玉米加工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達5億元,帶動5個鄉鎮47個村1.8萬農戶增收,戶均增收3500元。從“初級農產品”到“精深加工品”的轉變,讓五寨甜糯玉米的產業鏈越拉越長,附加值越來越高。
堅持多元銷售
打造區域品牌
“大家看,這就是我們五寨的甜糯玉米,蒸10分鐘就能吃,甜糯可口,還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……”9月8日,在京東電商平臺的直播間里,年輕漂亮的女主播像往常一樣,手里拿著真空包裝的五寨甜糯玉米,向網友們介紹產品特點。屏幕上,訂單不斷彈出,短短1小時,就賣出了2000多穗。
為了讓五寨甜糯玉米走出晉西北,邁向更廣闊的市場,五寨縣構建了“線上電商+線下商超+訂單農業”的多元銷售體系。在線上,五寨縣與京東、淘寶等平臺合作,開設官方旗艦店,通過直播帶貨、短視頻推廣等方式,直接對接終端消費者;在線下,與全國各大城市的商超、農貿市場合作,建立線下銷售網點,讓消費者在自家門口就能買到五寨的甜糯玉米;在訂單農業方面,與餐飲企業、食品加工廠簽訂長期供貨協議,保障銷量的穩定。
品牌建設是產品走向市場的“敲門磚”。五寨縣始終立足“科技+品質+文化”三位一體戰略,全力打造“五寨甜糯玉米”區域公用品牌,構建“區域公用品牌+ N個子品牌”的品牌矩陣。2025年,五寨甜糯玉米亮相世界品牌莫干山大會,發布“新華?五寨甜糯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數”,讓“五寨甜糯玉米”的名號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;同年,成功注冊區域公用品牌,產品通過地理標志認證,列入“糧裕五寨”區域公用品牌體系,進一步提升了品牌的認可度和競爭力。
“以前別人問我五寨有啥特產,我都不知道咋說。現在可不一樣了,提起五寨甜糯玉米,全國很多人都知道!”五寨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赤衛紅自豪地說。如今的五寨甜糯玉米,不僅是一種農產品,更成了五寨縣的“文化名片”。
“按照五寨縣制定的‘2365’甜糯玉米產業規劃,我們將聚焦產業發展,種植規模擴大到20萬畝;提升加工能力,力爭形成年加工銷售3億穗的規模;增加產業產值,實現年產值60億元;帶動農民增收,讓農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,最終建成全國領先的甜糯玉米全產業鏈示范區。”赤衛紅對未來充滿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