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時節,落紅甸村的連片蜜薯長勢喜人,百余名村民正忙著給綠油油的薯苗除草松土,為群眾增收致富增添新希望。龍慶鄉平均海拔1900米,晝夜溫差大、光照充足,為高原蜜薯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。當地引入的火山一號、美秀等紅薯品種,以甜度高、口感綿密著稱,市場前景廣闊。云南栢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與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合作模式,將原本零散的土地集中經營,既保障了規模化種植需求,又讓村民獲得穩定租金收入。
落紅甸村監委會主任李信書算了一筆賬:“我們今年一期流轉了一千畝左右,900塊一畝,收益在90萬左右。”
規模化種植帶來顯著的就業紅利,蜜薯種植基地用工高峰期每天需近百人,日工資150元并包午餐,長期工月收入可達三四千元。公司采用“企業+基地+農戶”模式,優先吸納當地勞動力,并提供種植技術培訓。目前基地已形成種植、管護、采收全鏈條用工需求,季節性用工與固定崗位相結合,既靈活又穩定。云南栢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霍明透露:“現在有一百多戶農戶在基地種植,我們一年支出的人工管理費在150萬元左右,我們計劃下一步擴大種植規模,為更多的農戶提供就業崗位。”
在發展主導產業的同時,龍慶鄉精心布局多元產業矩陣。落紅甸村與扯寨村委會聯動發展人參果500畝,下寨村依托桑樹種植500畝延伸蠶桑產業鏈;山黑、下寨村連片種植萬壽菊1243畝,形成“金黃花海”景觀經濟;朝陽村委會深耕中藥材產業,當歸、三七、重樓、小白及、薏仁、黃精等道地藥材種植規模突破15000畝;扯寨、豆溫、山黑、下寨等村瞄準工業大麻特色種植,1000余畝基地實現訂單化生產;莊科、阿那黑、黑爾村委會則聚焦熱區資源優勢,累計發展檸檬、沃柑等特色水果10982.8畝,繪就“四季有果”的產業圖景。
如今的龍慶鄉,金黃的花海與翠綠的薯田相映成趣,桑園果林間穿梭著忙碌的身影。昔日的烏蒙山鄉正朝著“產業強、農民富、生態美”的鄉村振興新圖景穩步邁進。
據悉,通過“一村一品”差異化發展,師宗縣正逐步構建高原特色農業協同發展新格局。蜜薯深加工車間、萬壽菊精油提取生產線、蠶絲被加工廠等配套項目相繼落地,推動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攀升。
用微信“掃一掃”,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,
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