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九月,神州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云南會澤縣的馬鈴薯破土而出,江蘇姜堰區的芡實鋪滿水塘,河南臨潁縣的辣椒綴滿枝頭……從南到北,從田間到市場,一個個沉甸甸的“菜籃子”“果盤子”,不僅裝滿了百姓餐桌上的期待,更化作農民口袋里的“真金白銀”,繪就出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農業現代化,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。”若要達成“菜籃子”“果盤子”豐產的成果,科技賦能是最關鍵的推動力量。在河南臨潁縣,1萬余畝辣椒通過直播種植與“麥椒套種”技術改進,農藥和用水量減少30%以上,每畝干辣椒產量穩定在800到1000斤,增收近3000元;云南會澤縣推廣機械化采收馬鈴薯,72.5萬畝馬鈴薯采收效率大幅提升,總產值達30億元。近年來,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升,2024年,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3.2%,整體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陣。只有把先進技術送到田間地頭,讓“土專家”跟上新潮流,才能讓每一寸土地釋放出更大價值,讓“菜籃子”更豐實、“果盤子”更優質。
“菜籃子”“果盤子”要增值、農民要增收,唯有探索產業融合新路徑,才能讓農產品“身價倍增”。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多次強調產業振興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性,鼓勵各地探索特色產業發展模式。江蘇姜堰區以“黨支部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發展芡實等水生蔬菜產業。眼下,顧高鎮80畝芡實進入成熟季,該產業每年可吸納20名農戶務工,帶動務工農戶年增收約2萬元;山東肥城市圍繞“一顆桃”做文章,串聯“種植采摘—精深加工—文旅體驗”全鏈條,開發桃膠、桃酒等衍生品,打造“桃花節”“采摘季”IP,讓“小桃子”催生出“甜蜜經濟”。農業農村部積極推動各地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,深入推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、現代農業產業園、農業產業強鎮建設,上述舉措為各地創新農業發展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。
“菜籃子”“果盤子”產業長效發展的根本保障是利益聯結,其核心落腳點在于讓農民得實惠。吉林省汪清縣通過“產銷對接+安全護航”模式,打通果蔬田間到超市的“直通車”,減少中間損耗,實現“農戶增收、市民受益”雙贏;近日,以“慶農業豐收享美好生活”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在杭州啟動,活動將從9月持續至11月底。當前,多地正通過建立合理利益聯結機制,為農民打造產業鏈上的穩定收益點,既激發其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,也為“菜籃子”“果盤子”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從田間地頭的豐收景象,到農民臉上的幸福笑容,“菜籃子”“果盤子”里裝的是民生,連的是民心,鼓的是“錢袋子”。如今,鄉村振興正處在關鍵時期,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政策指引。只要我們持續錨定本土特色、深耕科技賦能、創新利益聯結,就一定能讓更多農產品走出鄉村、走向廣闊市場,讓更多農民在豐收的喜悅中邁向更紅火、更富足的生活,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。
用微信“掃一掃”,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,
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