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時分,衡水饒陽的菜農們忙著將采摘下來的蔬果分揀、裝箱。當天下午,這些新鮮的“河北凈菜”就出現在了北京、天津的商超貨架上。“舌尖上的京津冀”拉近著三地的距離,也推動著農業發展的轉型升級。
衡水土地肥沃、光照充足,發展現代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。作為三地蔬菜重要供給地,衡水去年蔬菜總產量382.6萬噸,僅在北京市場的占有率就高達12%。河北“菜園子”直通京津“菜籃子”,離不開物流環節的有力支撐。近年來,農副產品智慧物流中心投入運營,全流程冷鏈運輸體系一路爭“鮮”,高速公路“綠色通道”等優惠政策頻繁上新……正是得益于這套組合拳,“河北凈菜”真正實現了“鮮、快、綠”,并擺上了越來越多人家的餐桌。
以更大視野來看,物流跑出“加速度”僅是“河北凈菜”打開市場的密碼之一。實際上,其科技含量也不低。在衡水現代農業融合創新基地,一部手機就能操控遠程澆水、施肥、調溫,生產智能化、管理數字化、產品綠色化的農業新模式正在興起。這背后同樣是三地的協同發力。從簽訂《京津冀協同發展農業科技合作協議》,到成立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聯盟,再到持續推進農業科技成果市場轉化與開放共享……資源的互通互享,繪就一幅幅“科技春耕圖”,為產品升級、產業轉型注入新動能。
河北果蔬香飄三地,而農田里的故事遠不止于此。產業附加值低一直是傳統農業的痛點,如何拓展農業外延、助力鄉村振興,是很多地方都在求解的課題。打破傳統邊界,將農業與文旅深度融合,實現從賣產品到賣文化、賣體驗的轉變,是京津冀給出的答案。今年以來,衡水推行“科技農業+旅游”模式,精心組織果蔬采摘、農業科普、研學體驗等活動。通過完善“吃住行游購娛”全要素配套,衡水的賞花、智慧果蔬經濟正圈粉三地游客。根植沃土,繼續做好農文旅融合的精彩文章,三地鄉村可持續發展之路也將走得更加堅實。
“我們的未來,在希望的田野上,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,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……”協同發力,創新賦能,讓三地農業的產業鏈越延越長,這片沃土將“豐”光無限。
用微信“掃一掃”,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,
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