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風送爽,水稻種植大縣慶安縣的廣袤田野里,130萬畝水稻已經成熟,當地農戶搶抓晴好天氣,利用現代化農機開鐮收割,田間地頭忙秋收、迎豐收的景象讓黑土地熱鬧起來。
“梁總,今天合作社的水稻開始秋收了,您看水稻品質非常好,顆顆飽滿,咱們公司定制的大米再過三四天就能發往山東啦。”9月11日,慶安縣勤勞鎮方勝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計劃開始收割水稻,合作社理事長竇方勝通過視頻連線,向遠在山東的客戶梁廣東分享豐收的喜悅,洽談新米配送事宜。“今年我們合作社按照有機種植標準種植優質長粒水稻品種1000多畝,有三個公司定制了200畝。”在方勝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的秋收現場,連片的稻田涌動著金色的波浪,飽滿的稻穗壓彎了稻稈兒,多臺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作業,沉甸甸的稻谷經過脫粒源源不斷地收入糧倉,這些帶著泥土清香的新鮮稻谷經過加工、包裝將第一時間供應定制客戶。
“今年水稻品質非常好,顆粒飽滿,現在收割的這塊田我們前兩天進行了測產,每公頃產量預計達到8500公斤,相較于去年增產500到600公斤。咱這鴨田米每斤賣到7.5元,有機米賣到7元。”看著源源不斷裝車的稻谷,竇方勝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竇方勝介紹說,合作社地處歐根河畔,黑土肥沃,水質優良,依托生態優勢,選用當地培育的龍慶稻、慶源系列品種,從種植到收獲,全程堅持有機標準,確保了水稻品質安全、口感優良,檢測結果連續8年持續向好,沒有農殘和重金屬殘留,營養成分每年都在增加。正是憑借過硬的品質,合作社的大米遠銷山東、北京等市場。
從田間到餐桌,每一份訂單的背后是合作社的承諾,是“農業工匠”對品質的堅守,更是現代農業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。今年,慶安縣水稻種植面積130萬畝,其中定制面積45萬畝,隨著秋收工作的有序推進,當地將投入4500余臺水稻收割機、6000余臺套拖拉機,搶抓晴好天氣,加快秋收作業,確保顆粒歸倉。
起底豐收的密碼,是慶安厚植生態底色、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成果。作為綠色食品之鄉、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、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區,慶安縣近年來大力推廣綠色有機種植模式,推行減肥減藥行動計劃,實施測土配方施肥,應用新肥料、新藥劑、新機械、新技術,執行標準化生產方式,選育良種,建立種植示范基地,定期開展農業技術培訓,引帶全縣綠色有機水稻種植,促進糧食作物單產提升,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用微信“掃一掃”,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,
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