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新增3個小麥、水稻新品種,它們長得好、產得多
在農業發展進程中,水稻和小麥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,其產量和品質始終備受關注。為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業增效,科學家們一直努力培育和推出優質品種。
近日,農業農村部及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相繼公布新一批品種審定結果,其中,來自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選育的3個小麥、水稻新品種正式通過審定。
其中,小麥新品種‘浙農麥1號’通過國家審定,水稻新品種‘浙早226’‘浙粳優1413’通過省級審定,為浙江乃至長江中下游地區糧食生產提供了優質種源支撐。
一起看看這3個新品種它們各自的亮點和優勢——
小麥新品種‘浙農麥1號’分蘗強、矮桿抗倒伏、豐產性好
‘浙農麥1號’弱春性,全生育期199.9天,比對照品種揚麥20熟期晚1.4天,幼苗半匍匐,葉片寬短,葉色灰綠,分蘗力較強。株高81.1厘米,株型較緊湊,抗倒性較好,整齊度好,穗層整齊,熟相中。穗長方形,長芒,紅粒,籽粒軟(粉)質,飽滿度飽滿。畝穗數32.5萬穗,穗粒數39.7粒,千粒重42.4克,豐產性好。適宜在長江中下游冬麥組的浙江省、湖北省及上海市全部,河南省信陽市全部與南陽市南部,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南地區種植。
栽培要點適宜播種期10月下旬—11月中旬,每畝適宜基本苗15萬—18萬,注意防治蚜蟲、條銹病、葉銹病、赤霉病和白粉病等病蟲害。
水稻新品種‘浙早226’高產、轉色好、谷色黃亮
‘浙早226’屬中遲熟常規早秈稻,田間生長整齊一致,株高中等,長勢繁茂,分蘗力中等,莖稈粗壯,后期轉色好,谷色黃亮。豐產性好。適宜在浙江省作早秈稻種植。
栽培要點適當增加落田苗,后期控制氮肥用量,不宜斷水過早,注意病蟲害防治。
水稻新品種‘浙粳優1413’高產、轉色好、中抗稻瘟病
‘浙粳優1413’屬連作秈粳雜交稻,田間生長整齊一致,株高中等,分蘗力中等,后期轉色好,谷色黃亮。豐產性較好。適宜在浙江省作連作晚稻種植。
栽培要點注意病蟲害防治,加強肥水管理,不宜斷水過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