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九月,萬物鎏金。延軍農場有限公司12.67萬畝玉米喜獲豐收,黃澄澄的玉米匯聚成一片金色海洋。種植戶們搶抓晴好天氣,迅速展開收割、運輸及晾曬作業,成功將“豐收在望”轉變為“顆粒歸倉”,呈現出一派令人欣喜的豐收景象。
9月28日,走進興南管理區玉米單產提升示范田,一臺臺大型玉米聯合收割機與運輸車馬力全開,在田間往返穿梭,一排排玉米植株連稈帶穗被“吞入”割臺中,摘穗、脫粒、秸稈粉碎等流程一氣呵成。不一會,玉米籽粒便如瀑布般傾瀉在運輸車上。由于當地深度挖掘糧食增產潛力,積極引導種植戶科學種植、規范管理,讓良種、良法、良制、良田、良機有效結合,激發蘊藏在農業生產變革中的新質生產力,今年玉米產量較往年顯著提升。
“我種植了225畝玉米,如今已陸續開始收割,受前期低溫、多雨、寡照等不利因素影響,部分作物生長量不足,但我采用了農場推廣的玉米催芽技術,使玉米提前3至5天出苗,成功搶積溫100度左右,畝產達到2093斤,相比去年能高出90多斤,這樣的成績讓我更有信心、更有干勁了?!狈N植戶夏紹坤樂呵呵地說道。
據了解,玉米種子催芽對于解決低溫環境下的播種問題具有重大意義,能夠有效縮短種子發芽過程,防止粉籽、爛種等現象發生,極大提高了種子的成活率和產量。
“我們不斷拓展與科研院校的合作領域,聚焦單產提升的薄弱環節,做好高質高效技術的示范推廣,采取玉米催芽、種子超聲波處理、分層施肥、水肥一體化等高產栽培技術,夯實糧食壓艙石。”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房繼民介紹。
今年,延軍農場不斷強化技術創新探索,精心打造高科技示范點14處,按照“有突破、有創新、有內容、有展示、有推廣、有帶動”六個基本要求進行整體規劃,圍繞綜合農藝措施提單產、旱田水肥一體化智能系統、水稻超早缽育擺栽等開展試驗示范項目20余項,試驗新品種10個。通過示范帶建設,擇優選擇適合本區域的高產技術和優質品種,全力以赴將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、專家產量轉化為種植戶產量、典型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,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,為農業穩產增產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。
用微信“掃一掃”,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,
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