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定縣興利村:600 余畝水稻成熟 機械收割奏響豐收樂章
喜看稻田千層浪,又是一年豐收時。在普定縣穿洞街道興利村,600多畝水稻迎來豐收季,廣袤的田野中,金色的稻浪隨風起伏,仿佛一幅絢麗的畫卷。村民們搶抓農時,開鐮收割,鐮刀揮舞間,飽滿的稻穗整齊地躺在稻田里。一臺臺收割機在田間穿梭忙碌,奏響了歡快的豐收樂章。
藍天白云下,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稈壓彎了腰,田野里彌漫著稻谷的香氣。村民陳明榮正在忙著搶收水稻。稻田里,收割機來回穿梭,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,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斷地被卷入收割機中,收割、脫粒、粉碎秸稈一氣呵成,沉甸甸的稻穗瞬間“變身”金燦燦的谷粒。
“以前的人工4個人要做一天才做得好,現在要相信科學,我們要用機子收,直接快得多。”普定縣穿洞街道興利村村民陳明榮說,今年的谷子收成不錯,每畝能收到1500斤谷子,還是很可觀的。
今年,興利村在市農科院等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,從水稻種植到成熟期對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,及抗干旱進行管理,確保了水稻長勢和產量。
“今年水稻的產量增收了20%左右,我們平時在這個田間地頭巡查,看一下這個農作物是不是受到蟲害,并指導他們用藥,減少病蟲害對水稻產量的影響,盡量保證灌溉用水,通過這個舉措,今年我們這個田壩取得了很好的產量。”普定縣穿洞街道興利村駐村第一書記張紅平介紹,采用機械化設備,提高了采收的效率和質量,降低了成本,平均每畝能節約三百塊錢左右,然后時間也很快,差不多半個小時就能收完一畝。
據介紹,興利村共有村民600多戶,水稻種植面積600多畝。這段時間,每天都有收割機在稻田里作業。今年以來,普定各鄉鎮(街道)把糧食生產作為“三農”工作的首要任務,嚴守耕地紅線,持續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,強化農業技術服務,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。